来自数字艺术大zoty中欧体育,神Beeple的邀请畅想2122年的未来城市

 

  数字化浪潮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全球,深刻地重塑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这场由技术革新引领的变革,不仅在数字世界引发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在城市空间中激起了层层涟漪。,这是来自美国的数字艺术家Beeple在深入探访后对于诸多中国城市的印象。

  11月14日,德基艺术博物馆重磅揭晓数字艺术家 Beeple的全球首场个人大展——“Beeple:来自人造未来的故事”(Beeple: Tales From A Synthetic Future)。展览由国际策展人、艺评家兼艺术史学家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Hans Ulrich Obrist)作为艺术顾问与德基艺术博物馆携手,系统而全面地回顾Beeple的艺术生涯。

  Beeple在德基艺术博物馆向我们发出邀请,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了Beeple不断拓宽的“未来之城”中的一员,探索他在艺术实践中的多个维度,了解其对于数字艺术及当代艺术史发展所提出的诘问及带来的深远影响。

  为了乘坐飞机赶往南京,Beeple在机场用手机遥控工作室中的电脑完成了当天的《每一天》系列的创作,并赶在起飞前在社交媒体上准时发布了新作品。这是他第二次来到这座城市。2023年9月,Beeple 第一次到访南京这座历史文化古都并参观了德基艺术博物馆,他感慨于南京生态、文化、历史、科技的多元融合,因此创作了作品《Nanjing》,这也是他著名的《每一天》系列的第5976天。Beeple 与南京的“亲密接触”,启发他将对这座城市的感悟融合进了他当天的创作中——那是一颗被生长着丰茂的奇花异草的山丘所簇拥的蓝色水球,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灵动十足。Beeple在《Nanjing》这件作品的创作手记中写道:

  一年后,Beeple对于这座城市的未来想象化作了局部现实。在德基艺术博物馆,他用无限延伸的显示屏与不断生长的数字动态雕塑,为我们讲述了一场“来自人造未来的故事”。对于大部分人来说,Beeple在一夜之间进入公众视野并被广泛关注,或许始于2021年3月的一场拍卖:Beeple的NFT作品《每一天:前5000天》在佳士得拍出近6934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5亿元),成为数字艺术作品拍卖史上的最高价。这使他一跃跻身最贵在世艺术家之列,成为仅次于大卫·霍克尼和杰夫·昆斯的里程碑式人物。

  但首先,让我们把时间倒回到6400多天之前:2007年的5月1日,这是Beeple在个人网站上发布《每一天》系列的起点。展览现场的入口处,这幅使用蓝色圆珠笔在纸本上绘制的简笔肖像被悬挂在展厅的墙面,四周是叙事性影像、海报、设计、音乐、器乐视频、电影,以及旧工作室的种种物件,构成了对于Beeple早期跨学科艺术实践的“数字考古”现场。

  “我第一次接触科技大概是在 10 岁的时候,那时我们家买了第一台电脑。我一直对这个方方正正的盒子特别着迷,觉得它有着无限的可能性。”

  Beeple(迈克 ·温克尔曼)出生于1981年,同年,IBM公司发布了世界上第一款个人电脑。1991年,10 岁的迈克 ·温克尔曼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台电脑,而在两年内,Adobe公司广为人知的数字图形与视频处理软件纷纷问世,一场重新定义艺术创作的技术浪涌而至。从普渡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毕业后,他正式开始以Beeple为名构建艺术家身份。在“Beeple:来自人造未来的故事”的展览现场,持续不断地创作与跨学科实践,使得Beeple 成为一个绝佳的样本,启发我们回溯技术革新迭代的数十年间如何推动着数字艺术的发展。“数字考古”中对 Beeple 早期创作的探究,为深入理解他是如何铸就出今天的自己,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Everydays(part)《每一天》系列(节选)Beeple©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Beeple称自己是“数字世界的原住民”,他的工作室中摆放着六台电视机,全天候不间断地播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时事新闻。《每一天》系列的重要之处,在于它已然成为捕捉时代精神的视觉日记,也是Beeple本人对自律、创造力和艺术成长不懈追求的持续探索。他的创作引发无数设计师和艺术家追随,自2007年开始,Beeple每天都会在网络上发布一件全新的艺术作品,迄今已经创作超过6400件,并且这个惊人的作品规模还在不断增加。从流行文化到科幻未来,从超现实主义到写实主义,从阴郁到zoty中欧体育平台明媚,《每一天》的作品下标注的创作日期,连接起现实世界与他用数字技术创造出的平行时空。

  穿过Beeple的“数字考古”与持续积累的“每一天”,他站在通道的尽头向我们挥手:“欢迎来到2122年!”

  在一个逾两米高的旋转矩形雕塑内,一座独立的多单元高层建筑矗立于未来主义的海洋环境中。海洋水位会不断上升,建筑中的人类也会随之展开应对。这件创作于2023年的动态沉浸式雕塑作品《S.2122》,是Beeple对于2122年人类未来图景的设想。

  “对我来说,我做的很多工作都是试图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以及现在社会上正在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如果你把它带到未来,它们会是什么样子?”通过这件作品,Beeple表达了对于未来以及技术在塑造世界中的作用的持续迷恋,不仅展现了气候问题的严重性,也展现了人类生存的坚强意志和力量。雕塑内的海平面每五年会上升20%,艺术家则会每五年基于人类技术的发展及生态环境的变化对作品进行更新,而《S.2122》的下一个五年会变成什么样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由全人类共同参与决定的。

  在《S.2122》的顶部,一位身着宇航服与头盔的旅行者不停行走。从屏幕的外侧,站在展厅中的我们向另一个数字世界窥视:“他是谁?他要去往何方?”——第一个诞生自元宇宙之中的人,走向茫茫不定的未来,也是展览现场的另一件数字动态雕塑作品《人类一号》的主人公。

  Beeple在其作品中首次赋予能够随着时间动态变化的独特性,《人类一号》中的内容可以远程更改,使其拥有了生物体般的生长性。《人类一号》中的旅程已经在过去3年中经历了四个章节,而在本次展览中,第五章节“奇点: 第一阶段”将为我们讲述Beeple以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日益紧张的关系为灵感,抛出了“人类是否会被 AI 替代”的问题。他认为,这将是未来社会的一个重要议题,提醒人类要警惕技术的过度发展,实现人机和谐共存与平衡发展。这场旅程的终点将会通向何方,甚至对Beeple来说都是尚未可知的。

  Beeple将自己的工作室称之“一个提供给数字怪咖的地方”,亦是他设想中数字宇宙的一个重要部分。他于2021年在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成立BEEPLE STUDIOS,期望推动形成数字艺术的广泛认知,为年轻数字艺术家提供作品展示的平台。

  而在其全球首场个展“Beeple:来自人造未来的故事”的展厅之中,亦预留了一处名为“DIGIVERSE引力计划”的独立空间,在未来为期两年的时间里,通过作品征集呈现的形式为展览注入更多互动元素,与来自全球的众多数字艺术家产生联结。展览艺术顾问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曾对此进行过评述:“这种参与性和表演性构成了Beeple创作中的关键要素,展现了他的艺术实践以及整个展览如何从具体的工作室空间发散至广阔的世界整体。”

  《来自人造未来的故事 》(于南京德基艺术博物馆现场创作) ©️图片来源Beeple

  保持zoty中欧体育平台观察,保持想象,保持创作。日复一日不间断地创作与思考zoty中欧体育,,Beeple的艺术创作始终关注科技更迭时代人类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无论是在《每一天》系列,还是在生物体般自我迭代的数字雕塑中,他运用前沿技术进行自我表达,构建出一幕幕引人深思的未来故事。

  与此同时,自2017年开馆以来,德基艺术博物馆持续保持对于人类和技术、生态、宇宙议题的关注。德基艺术博物馆对于数字艺术与技术的研究,并在其每个展览中进行不断地延续探讨,使其已然成为南京这座城市的当代文化地标与创意核

  回应全球艺术进程的变化发展,将南京置身于世界艺术交流的前沿现场,推动中国、亚洲和国际之间的来往与联结,为公众呈现独特的艺术文化体验。

  早在2023年3月,德基艺术博物馆便在香港巴塞尔收藏了Beeple的《S.2122》这件作品;也在同一年,德基艺术博物馆收藏并在公共艺术空间呈现同样在国际上声名赫赫的AI艺术家Refik Ana

  dol的作品《量子记忆概率》及《融化记忆》;海内外备受瞩目的“金陵图数字艺术展”,是

  当我来到这里,看到城市生活在方方面面都进行了数字化,人们zoty中欧体育平台通过手机进行支付、开门、操控汽车……这一切都是那么前卫,如同来到未来,所以能在这里举办我的首次个人展览,真的非常酷!这次个展是我艺术生涯的重要里程碑,更是对于未来可能性的探索,是连接我艺术旅程的过去、未来的关键时刻。

  展厅之中预留了一处名为“DIGIVERSE”(引力计划)的独立空间,我们的工作室正在致力于让新兴的艺术家也成为这场展览的一部分。在位于查尔斯顿的工作室,我们喜欢举办各种数字艺术竞赛和展览活动。数字艺术最令人兴奋的一点是,它真的有能力让更多的声音参与到对话中来,因为展览的速度可以非常快:如果你试图协调一个传统艺术的群展,你得让每个人都把作品寄过来,还要处理保险和海关问题;但是数字艺术就简单多了,你只需要发送文件然后展示文件,这显然容易得多。我们的工作室是一座属于未来的数字艺术博物馆,展示更多艺术家的作品,这也让数字艺术具有更加包容的潜力。相信我们能够引发更多有意义的对话,创造前所未有的艺术世界。

  你经常将艺术创作置于一个很长的时间跨度。“时间”给你带来的最深刻的启发是什么?

  在我的《每一天》系列中,“时间”无疑非常重要。我认为这些作品既是独立的个体,但同时它们也组成了我正在创作的大型艺术项目的一部分——时间显然是这个项目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我总是很喜欢有不同时间链接的项目。《人类一号》与之相比则存在于一个不同的尺度上,并不是每天都在变化,而是一年变化几次。显然,《每一天》中的“时间”是非常快速的,所以我能够尝试不同的创意和实验;而《人类一号》之中,我能够表达一些更复杂的东西,但它们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制作。当我通过一年一次而不是每天更新的频率来表达时,它会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

  所以我认为,随着技术继续加速,时间正在被压缩。未来,我们将能够在极短时间内展现出惊人的创造力——即便在现在,你可以利用触手可及的AI技术在几秒钟内制作的作品,在以前可能需要一位顶尖插画师花费三周时间才能完成。

  作为一个总是“预测未来”的数字艺术家,你会怎么定义艺术家、怎么定义艺术?

  对我来说,艺术就是想办法说一些以前没有说过的新想法,展示一些以前没有见过的新东西。预测未来,这就像是艺术家的工作。我不想去“定义”未来,我只是试图表明,未来可能会是这样——“shoule be”和“could be”,这二者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区别。我知道很多人创作艺术时更倾向于表达“应该这样发生”和“事情应该是这样的”,但我更感兴趣的是提出问题而不是给出答案的部分。

  在你的艺术作品中哪些部分采用新技术,哪些部分则是人为创作,你是如何平衡二者的呢?

  我总是试图尽可能高效地进行工作,并充分利用新技术工具进行表达。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开始使用人工智能,但不喜欢让它完全介入我的创作过程。我基本上用和以前一样的方法来画这幅画,然后拍下照片并将其输入人工智能,让它添加细节完善画面。这样的工作方式会为我节省大量的时间去做其他事情。通过使用AI工具,我只是想创建一种更接近想象的高保真图像,与此同时我可以更多着眼于图像想要表达的内容,而非像素上的细枝末节。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