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中欧体育,夯实算力底座数字经济加快城市发展建设步伐 社会科学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数字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城市的发展则是一个国家社会进步的缩影。智慧城市的兴起,不仅是科技进步的集中展现,而且是国家布局数字经济战略、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平台。
随着数字化浪潮全面到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驱动经济发展由机械化、自动化加速走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我国的数字经济发展势头傲立世界,据2024年《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发布,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世界第二,达7.5万亿美元。数字经济正在成为我国享誉世界的金名片。
习高度重视并多次强调要发展数字经济,自2016年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提出“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后续相关指示批示频发,政策也逐渐走深走实。《“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我们认为数字经济对于城市发展的作用不仅仅是数字基础设施提升,而是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发力,推动新的科技创新范式形成,助力产业提质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品质和幸福感,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重要支撑。一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更新,不仅要建设满足海量数字应用场景按需、实时、多样化的算力需求,还需助力人工智能、车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支撑分析预测、仿真研究等新型科研范式;二是助力产业升级与新旧动能转换,助力孵化一批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企业,提升作业效率,提高产品品质,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促进中低技能劳动力转化为高素质劳动力,由低技术产业转向高技术产业;三是数据要素的价值释放促进城市焕新,通过汇聚政府、企业等多来源公共数据,激活数据资产价值,加速拓展数据融合应用,释放数据放大、叠加、倍增的乘数效应,有助于形成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数据要素集聚发展区。在需求侧中欧体育,,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数字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家庭、智慧社区等提升生活的幸福感,数字终端更新换代助推消费升级。数字经济助力城乡融合,共享数字红利,为城市居民带来更多就业岗位,AIGC、具身智能等技术或将带来数字文明。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引领未来国家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2024年3月,习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讲到“要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世界主要经济体持续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布局和政策支持,大力推动人工智能、半导体、生物、新能源、电动汽车等数字经济领域新兴产业发展,以抢占新兴产业发展主导权、掌握未来竞争主动权。
多部委针对数字经济领域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国务院国资委发力“源”“升”“态”(技术要有来源、推进产业升级、发展创新生态)布局,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工业和信息化部打造政策“组合拳”,持续助推新型工业化、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国家发展改革委从“四个加快、三个进一步、三个合作”三个方面采取政策措施;科技部提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3)》提到,我国算力基础设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截至2023年底,全国在用数据中心标准机架超过810万架,算力总规模达到230EFLOPS(EFLOPS是指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次数),居全球第二位,算力总规模近5年年均增速近30%,存力总规模约1.2ZB(泽字节)。
人工智能在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中具有很强的“头雁”效应。据不完全统计中欧体育,,截至2024年4月,我国已经至少发布了284个人工智能大模型。人工智能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将推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的深入变革,形成新需求,催生新技术,产生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激发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升级,并在不同地域、不同场景助力城市提升。深圳市福田区落地城市大模型,打造“城市智能体”,能感知、会思考、可进化、有温度;宁波超算中心赋能工业设计及科研,仿线倍;上海发布医疗算网大模型,加快推进“医疗+AI”,实现了从通用人工智能到医疗人工智能领域的融会贯通。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2023年起国内智算中心的建设进入了高速增长期,智算中心成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新亮点。各地政府积极鼓励智算中心建设,以普惠算力服务当地企业,拉动地方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根据“中国IDC圈”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5月,国内已建成和在建的智算中心超过250个,分布在全国各地,涵盖了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内陆的多个省份。2021年5月31日投入运行的武汉智算中心,支持武汉AI科研创新实力增强,建设产业联盟,促进重大科研成果产业化落地,其智能算力规模已达到400P(PetaFLOPS,即千万亿次浮点运算每秒);中国联通在天津武清打造的京津冀数字科技产业园,同样聚合一批自主创新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形成京津冀数字科技产业高地。
车联网是数字经济在交通领域的重要应用场景。5G、AI等数字技术加速了车联网相关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也为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根据中国信通院预测,2025年全球车联网市场规模将超过1.5万亿元人民币;IDC预测,2025年全球网联汽车规模将达到7830万辆;天眼查显示,我国拥有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企业超1万家。与此同时,智能网联汽车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目前全国已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里程超2.2万公里,新能源乘用车中配备L2级及以上辅助驾驶功能的车辆装车率已攀升至51%,辅助驾驶技术被广泛应用。车联网试点城市加快部署配套改造,全国17个国家级测试示范区已完成7000多公里道路智能化升级改造,装配路侧网联设备7000余台套,发放测试示范牌照超过5200张,累计道路测试总里程8800万公里。
在车联网通信服务供给方面,我国持续加强车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两方面完善车联网通信服务供给能力。一是路侧感知产业逐步走向成熟,形成了以视觉、毫米波雷达为主的路侧感知系统解决方案;二是车联网通信服务能力走向精细化,包括5G、LTE-V2X等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与有线网络深度融合,形成多网融合的交通信息通信网络。
城市居民智能出行感知方面,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从单纯交通工具向移动智能终端和数字空间转变。“智能驾驶”方面,“城区智能领航”等高阶智能辅助驾驶功能成为当前竞争焦点,以“高速领航辅助驾驶HighwayNOA”和“城区领航辅助驾驶CityNOA”为代表的高阶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加速量产应用。“智能座舱”方面,带来更加便捷的人机交互和驾驶舒适体验,通过引入车载大屏、多屏联动、人车家互联、AR/VR等技术,为用户提供智能化、沉浸式交互体验。
下一阶段,“车路云一体化”智能驾驶将成为主要趋势。在“车路云一体化”架构中,研发“人-车-路-云”多层数据融合与计算处理平台,打造“聪明的车”;持续推进车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建设车路通信、路侧感知、边缘计算等基础设施,构建“智慧的路”;打造支撑行业规模应用的“边缘—区域—核心”三级云控平台体系,提升网联感知、云端计算能力,探索城市数字化基础设施“规—建—维—营”创新模式,构建“一体的云”。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作为关键要素的价值日益凸显。我国数据管理体系初步形成,31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完成机构组建,国家数据局等17部门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明确提出到2026年底,在经济发展领域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得到显现,数据产业年均增速超过20%。数据要素在数据跨境流动、数字资产入表等方面,不断探索经济新的增长极。
数据跨境流动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拉动效应。据麦肯锡预测,到2025年,全球数据流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达到11万亿美元。各地探索通过便利化的数据出境管理机制,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促进数据跨境流动。上海临港迈出了实质性步伐,重点围绕智能网联汽车、金融理财、高端航运、国际贸易、生物医药、文化出海等领域的具体场景,陆续发布一批一般数据清单和重要数据目录。建立了国内首个一线数据跨境服务中心,方便企业申报数据出境安全评估。
数据资产入表是数据流通和交易的基础。2024年1月1日,财政部《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正式实施,明确数据资源将被视为一种资产纳入财务报表。深圳数据交易所设立了数据资产化专区,提供数据资产入表全流程服务,为挖掘企业数据资产价值提供助力。南京扬子国资完成首批3000户企业用水脱敏数据资产化入表,成为水务行业全国首单数据资产入表案例。
目前,我国正在通过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社会治理的现代化。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再到数据要素市场的构建,都在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随着政策的持续推动和技术的不断创新,数字经济将持续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大动力。zoty中欧体育,